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记者 张晓洁)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当前全国社保业务线上办理量已突破70%,部分地区更是接近90%,"掌上办""网上办"已成为社保服务的主流方式,标志着我国社保服务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 。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我国持续推进"数字人社"建设的扎实成效。近年来,人社部门不断完善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及"掌上12333"APP等服务渠道,已开通161项全国性服务,"十四五"期间累计为群众提供不见面服务超600亿人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保服务"多头跑、反复交、排长队"的局面 。
线上服务的普及,让跨区域办事不再成为难题。在甘肃玉门务工的四川籍就业人员李女士对此深有体会:"以前换工作办社保转移,得专门请假回老家开凭证,来回至少花3天。现在手机APP上3分钟提交申请,5天内就收到转移成功的短信。"得益于流程再造与数据互通,社保转移业务平均办理时长已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以内,跨省业务一次性办结率超98% 。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各地创新服务模式形成多元服务矩阵。宁夏石嘴山市构建"大厅一窗办、业务下沉办、社银就近办、企业网上办、个人掌上办"的服务体系,将102项人社业务纳入"一窗通办",通过业务下沉让群众办事半径平均缩短15公里,单次办理时间节省1小时以上 。广西平桂区则推出社保"视频办"服务,通过实时连线实现审核业务"隔空办结",上线以来已为超500人次提供便捷服务,尤其解决了老年人等群体的操作难题。
技术赋能让服务更精准高效。各地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推出"社保智慧一体机""社保规划师"等智能服务载体,实现身份自动识别、业务全程引导和个性化服务定制。在社保转移、企业增员缴费等高频业务中,"线上申请—数据互通—自动审核—资金划转"的全链条数字化体系,不仅提升了效率,更通过智能风控确保资金安全可控 。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社保服务数字化改革,推动更多业务实现"智能办""秒批办",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网络与特殊群体帮扶机制,让社保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股票配资平台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