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一个以波斯人为主的国家,其次是阿塞拜疆人。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人数量超过了阿塞拜疆本国的人口。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结于里海对岸的俄国。19世纪初,沙俄通过两次俄伊战争,将阿塞拜疆地区从伊朗割据下来。待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独立,成立了自己的国家。
作为以波斯人为主体的国家,为什么伊朗总是干涉阿拉伯世界的事务呢?在伊朗政府看来,领导阿拉伯世界走向辉煌似乎是一项历史使命。那么,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伊朗与阿拉伯世界同属于伊斯兰教圈子。古代时,伊朗曾征服过阿拉伯地区,当然,当时的阿拉伯人尚未形成独立的民族,仍然是以养骆驼为生的部落。
公元7世纪时,阿拉伯帝国崛起,反过来击败了伊朗的萨珊王朝,随之,大量波斯人进入阿拉伯帝国工作。
当时有一种说法,阿拉伯帝国的将领大多是土耳其人,而文官则多为波斯人。这并不令人奇怪,因为波斯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
然而,阿拉伯帝国最大的挑战是,他们要求波斯人放弃原本的祆教(类似《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转而信奉伊斯兰教。这无疑是征服了波斯人的身体后,还要征服他们的灵魂。
这种做法导致波斯文化的严重断裂,因为一切都需以阿拉伯文化为标准。而阿拉伯人原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起初只是游牧民族,虽然在政治治理上依赖波斯人,但却对波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
与此相比,华夏文明显然较为幸运。虽然有许多游牧民族南下并在中国建立了统治,但他们普遍融入了华夏文明,并未刻意压制华夏文化的发展。
经过漫长时间的碰撞与融合,波斯文明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面貌,变得与阿拉伯文化相似。伊斯兰教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哪怕阿拉伯帝国已经灭亡,伊朗的历代王朝依然将伊斯兰教视为国教。
1921年,礼萨汗掌握政权后,模仿土耳其国父,推动国内世俗化,试图摒弃伊斯兰文化。其子巴列维国王更是希望恢复波斯古代的宗教信仰,例如祆教。
这一举动引发了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1979年,神职集团推翻了巴列维国王,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因此,如今的伊朗,依旧属于伊斯兰教文化圈的一员。自1979年起,伊朗便自视为伊斯兰教的正统力量,因为他们信奉的什叶派与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的逊尼派是两个不同的伊斯兰教分支。数百年来,这两大教派一直在争夺正统地位。
伊朗当然希望通过向阿拉伯国家输出其成功的经验,证明自己在伊斯兰教正统地位上的领导权。而恰好,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中,部分群体与伊朗的教派相同,因此双方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伊朗的期望是,若将支持投向埃及,能否由此为阿拉伯世界带来变革呢?然而,现实往往与理想相差甚远。伊朗这些年积极输出其成功经验,并与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伊拉克的民兵组织、也门的胡塞武装、黎巴嫩的武装力量等展开合作,形成了一条“抵抗之弧”。
此外,他们还招募了一个“编外成员”——哈马斯。尽管哈马斯属于逊尼派,但因为其反美、反以色列的立场,成为了与伊朗有共同利益的力量。
如果这种合作继续下去,伊朗或许能在中东地区一手遮天。但问题是,形势变化非常迅速。2023年10月,哈马斯突然对以色列发起袭击,给中东局势带来了新的动荡。
以色列,作为中东的强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在科技、经济还是军事领域,都位居中东前列。其主要短板是国土面积狭小、人口较少。
因此,哈马斯的举动激怒了以色列,随即遭到猛烈打击。黎巴嫩的武装力量尝试援助哈马斯,但其高层几乎被以色列摧毁。
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也想提供帮助,但其控制的地区被土耳其支持的朱拉尼武装夺走。
也门的胡塞武装试图在红海地区支援哈马斯,但遭到英美的猛烈攻击,而且胡塞武装的支持对以色列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因为距离太远。
经过这一系列事件,伊朗辛辛苦苦建立的“抵抗之弧”几乎被彻底瓦解。因此,伊朗最终选择了调整策略。
他们提出通过放弃核武器项目,作为与美国达成协议的交换条件,以换取解除美国的制裁。如果美国同意,那么“抵抗之弧”也将成为历史。
从这一点来看,虽然伊朗的支持看似坚定,但关键时刻他们还是选择了妥协。对此,从伊朗的角度来看,这无可厚非,毕竟这有利于国家发展,谁会愿意拒绝经济利益呢?
苏联曾经大力支持埃及,但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失望。许多人认为,随着对伊朗的支持减弱,东方大国或许会转而支持埃及。埃及的最大优势是它作为阿拉伯国家,且与以色列相邻,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进行战略部署。然而,支持埃及能否掀起波澜,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埃及并不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若支持埃及,埃及又能为其提供什么呢?难道纯粹是做慈善吗?长时间无法获得回报,支持者的热情也会逐渐消退。
其次,历史上,埃及曾与以色列发生过冲突,经过多次战争后,埃及和以色列达成了和平协议。毕竟,埃及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失去了西奈半岛,才与以色列建立了和平关系。因此,埃及不太可能轻易破坏这种和平。
第三,苏联曾支持埃及超过20年,结果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埃及还是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苏联,转而寻求与美国的合作。
因此,支持埃及可能并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伊朗相比,埃及的潜力相对有限。埃及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苏伊士运河和旅游业,但在战争时期,这两者的作用显然会受到影响。所以,替代伊朗支持埃及,这种可能性并不被看好。
中东地区之所以如此动荡,主要原因是其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与财富几乎是等同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许多商品都依赖石油。举个简单的例子,几乎所有商品都需要通过运输,而运输过程中,汽油车辆占据了主导地位。
虽然北非也有不少阿拉伯国家,但由于缺乏大量石油资源,相对而言,这些国家的局势较为平稳。
相比之下,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因此无论是阿拉伯国家,还是像伊朗这样的波斯国家,都会在全球事务中占有重要地位。
可见,只要你拥有石油资源,你就无法避免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至于最理想的选择,可能就是与世界霸主合作,无论这个霸主是哪一国。比如,沙特与美国的合作已持续几十年,自二战前就开始了,因此沙俄等大国也没能在沙特制造重大波动。
其他一些小国家,比如卡塔尔、巴林、阿联酋等,也选择与全球霸主合作,保持相对稳定。至于科威特被伊拉克侵略的原因,也是因为其拥有大量石油资源。
因此,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仅仅更换支持的霸主并不足以解决问题,除非世界没有霸主,几大强国相互制衡,否则这种游戏将继续上演。
股票配资平台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